《決定未來的10種人》(The Ten faces of Innovation):用想像力帶你飛向未來
書中精華:
書裡的前言提到:決定未來的十種人,不見得是最有能力的人,而是每一個角色都有可以發揮的機會及舞台,只要您能把能量、智慧集結以及運用適當的槓桿,就能發揮驚人的力量。
本書的作者湯姆凱利本身是IDEO公司的總經理,作者透過於這家獨特公司任職多年的經驗,發現創新的本質來自於人,不同的角色適當分工才能激發出真正的創意(收得到錢的創意或是有意思不流於形式),也可降低魔鬼代言人對組織或是創意的可能性的扼殺頻率。
IDEO設計及顧問公司從原只有20名員工的小型企業,現今發展成超過15倍大的人氣企業。
書中將人畫分成10種在創業家的創業領土內,應該具備的10種創新人才,現在才起步的創業家,基本上如果推出沒有亮點的產品,產品一推出就退出市場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。
而一個新創團隊會遇到瓶頸,在作者的眼裡,極有可能是把人放錯位置。了解每一個人的長處跟提供機會讓他們嘗試,是這本書要傳遞的要點之一。
首先先來介紹這十種角色:
學習類
- 人類學家
- 實驗家
- 異花授粉者
組織類
- 跨欄運動員
主要是越過障礙去實踐自己創意的理念,這樣的員工充滿熱忱,願意想方設法突破或是繞過阻礙去研發出其想要的產品。而這類型的人,通常有點執著,他們可能私底下去驗證新產品的可行性,他們不輕言放棄,總是一關一關的往成功邁進。
- 共同合作人
- 導演
建造類
- 體驗建築師
- 舞台設計師
- 看護人
- 說故事的人
更詳盡的心得及角色介紹可以參考此篇阿莎同學李英宗的心得文:
The Ten Faces of Innovation/『人,經由實現新構想,而創造價值』。
衍伸思考:
本書的宗旨是在於引導主事者透過這個10種人的概念去打造一個團隊,每個團隊不需要所有角色皆同時都存在一個專案,可以隨時視情況調整,當你有了想法,你得有人來衝撞你的思維,或是拉攏各方資源,一個人沒有辦法當組織萬靈丹,你可能適合策劃,但卻不適合執行。
舉例來說,當你想發展無人機送餐生意,你得先評估所在環境可以搭載使用哪一廠牌的無人機,送貨跟收貨的雙方要怎麼確認物品是否送達.....等,開始前,得先盤算這一整局你得怎麼下。
這時你扮演的角色叫做導演,而一開始驗證商品模式的隊員會是實驗家,衝刺最後一道關卡則可能是跨欄運動員;時不時幫你找資金的夥伴是你的共同合作人;途中冒出新靈感或是提高至跨界模式,把無人機送餐改變成無人機送信生意,或許是透過異花授粉者的牽成。
而期初研究這行為模式的會是人類學家,正式營運後,你會需要一群會說故事的人去打造一個客戶願意買單的情境;此時,你最堅強的後盾便是體驗建築師、舞台設計師與看護人。
整本書可再連結到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,客戶的爽點、痛點跟癢點,怎麼觀察出來?
決定未來的10種人,怎麼服務客戶,書裡舉了很多創新的案例,這些案例最後能成功不外乎是滿足人的各種需求而達成。
你身邊有沒有朋友遭遇到了哪些問題呢?你是否覺得到大醫院掛號看醫生的速度真的比烏龜爬還要慢呢?可是未來你還需要去醫院看醫生嗎?世界在變化,開始適應變化就是不變的真理。
你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向上或是向下學習?
混齡互助學習的創意其實挺有趣的!看看104的高年級,他們的營運模式就好比書裡提到跨界學習,反向教導的學理;突破盲點,讓有能力但沒地方發揮的退休銀髮族有機會嘗試新的事物。
最終行動:
原來本書是由湯姆凱利與喬納森·李特曼一同共筆,在網路上您可以搜尋到他們對外受訪或是簡報的影片,可以更直接聽他們怎麼說創新能力的培養或是本書的概念,唯一的缺點大部分都是英文,優點是可以練習聽力。
先看看湯姆凱利上TED:How to build your creative confidence | David Kelley
推薦看喬納森·李特曼在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Center介紹Why 10 Faces
每一個人可能都同時肩負著多種角色,像是您可能是主管又是媽媽,又有自己的一份事業.角色間的轉換,跟適時求援都很重要。
工作上跟教養孩子間是不是也可用創新的方法呢?書裡常提到說,讓小孩教你怎麼做,的確是種好方法,他們的想像力總是比成熟老練的大人來的有意思。
讓你的年輕朋友還是家中的小孩,給你說個故事吧!用無窮想像力一起起飛飛向未來。
本書的宗旨是在於引導主事者透過這個10種人的概念去打造一個團隊,每個團隊不需要所有角色皆同時都存在一個專案,可以隨時視情況調整,當你有了想法,你得有人來衝撞你的思維,或是拉攏各方資源,一個人沒有辦法當組織萬靈丹,你可能適合策劃,但卻不適合執行。
舉例來說,當你想發展無人機送餐生意,你得先評估所在環境可以搭載使用哪一廠牌的無人機,送貨跟收貨的雙方要怎麼確認物品是否送達.....等,開始前,得先盤算這一整局你得怎麼下。
這時你扮演的角色叫做導演,而一開始驗證商品模式的隊員會是實驗家,衝刺最後一道關卡則可能是跨欄運動員;時不時幫你找資金的夥伴是你的共同合作人;途中冒出新靈感或是提高至跨界模式,把無人機送餐改變成無人機送信生意,或許是透過異花授粉者的牽成。
而期初研究這行為模式的會是人類學家,正式營運後,你會需要一群會說故事的人去打造一個客戶願意買單的情境;此時,你最堅強的後盾便是體驗建築師、舞台設計師與看護人。
整本書可再連結到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,客戶的爽點、痛點跟癢點,怎麼觀察出來?
決定未來的10種人,怎麼服務客戶,書裡舉了很多創新的案例,這些案例最後能成功不外乎是滿足人的各種需求而達成。
你身邊有沒有朋友遭遇到了哪些問題呢?你是否覺得到大醫院掛號看醫生的速度真的比烏龜爬還要慢呢?可是未來你還需要去醫院看醫生嗎?世界在變化,開始適應變化就是不變的真理。
你有沒有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向上或是向下學習?
混齡互助學習的創意其實挺有趣的!看看104的高年級,他們的營運模式就好比書裡提到跨界學習,反向教導的學理;突破盲點,讓有能力但沒地方發揮的退休銀髮族有機會嘗試新的事物。
最終行動:
原來本書是由湯姆凱利與喬納森·李特曼一同共筆,在網路上您可以搜尋到他們對外受訪或是簡報的影片,可以更直接聽他們怎麼說創新能力的培養或是本書的概念,唯一的缺點大部分都是英文,優點是可以練習聽力。
先看看湯姆凱利上TED:How to build your creative confidence | David Kelley
推薦看喬納森·李特曼在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Center介紹Why 10 Faces
每一個人可能都同時肩負著多種角色,像是您可能是主管又是媽媽,又有自己的一份事業.角色間的轉換,跟適時求援都很重要。
工作上跟教養孩子間是不是也可用創新的方法呢?書裡常提到說,讓小孩教你怎麼做,的確是種好方法,他們的想像力總是比成熟老練的大人來的有意思。
讓你的年輕朋友還是家中的小孩,給你說個故事吧!用無窮想像力一起起飛飛向未來。
0 留言